适合的人才往往可以大大降低后期管理成本和风险。人才特质对应技能,匹配合适岗位,就很容易实现好的绩效,如果选择聪明却不适合的人,就需要花很多成本去管理,但工作绩效却不一定实现预期。大家熟知的爱因斯坦,当年如果放弃科学研究,应邀去做以色列总理的话,不知道结局会如何?对于个人来说,在选择自己适合的职业中,有可能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人;而在其它不适合的“好行业”里,极有可能一无是处。所以,如何选择合适的人担任合适的职位,是一件貌似简单却又布满陷阱的事情。
合适的纬度中最难也最容易被管理者忽略的,往往是人才面对问题和困难的应对能力如何识别确认?这里会有很多假象,仅仅通过一问一答很难洞悉其中的真相。困境情景话题,既是通过回忆或模拟身处困境的场景,管理者可以细微观察对方除去口头表达之外的身体语言变化,尽可能多角度判定识别对方的真实状态,以此结合口头语言来实现对人才处于逆境之下的反应能力,由此也能判定人才解决问题的能力指数;直接问:你抗压能力怎么样?不如说:回忆一下你经历最棘手的工作难题是怎么处理的?观察对方的身体语言释放什么信号,迟疑、焦虑,还是坦然、从容。作为管理者拿到的结果和纬度是全然不同的。
管理者通过与谈话者的情景对话,观察对方处于特定条件的综合反应,进行多角度较为深入的分析,判断其是否具备胜任该项职位要求的特质和技能,最终达到甄别出相对客观人才综合素质结论,再结合岗位素质模型,就能实现人岗匹配相对客观评估。困境情景对话的过程中,管理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力非常重要,有经验的对话者回答往往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甚至有经过专业深造排练的,这就会造成前面我们提到的对话假象,要真正洞察这种假象,管理者平时就需要对肢体语行为,包括表情、动作和语调等有一定专业常识的了解。姜振宇博士所著的《微表情》《微反应》心理专业丛书就对身体语言表情与动作有非常详实的见解。
身体语言所包含的信息其实不比口头语言或文字所包含的信息少,只是由于身体语言不容易被解读,所以长期以来都不被重视。但事实上,人的嘴巴容易说谎,但身体却很难掩饰真实的意图。这里只做基本常识性知识提供,供管理者参考借鉴。
要解读人的身体语言,除了眼神之外,最常用的是从行走姿势、坐姿、手势这三个主要途径进行解读。
1. 行走姿势:
观察人的行走姿势,不仅可以一窥其性格的端倪,也可推测出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通常行走时身体挺直的人,比较在意形象和他人的看法;行走时爱低头的人,通常都有些缺乏自信,而行走时腰挺不直的人,既可能是生性随和,也可能是脊柱或腰椎不好。
行走快速的人,行事讲求效率决断果敢,也会有做事欠谨慎的风险;行走缓慢者,行事谨小慎微但不够干练;跨步大的人多为性格直爽、敢于冒险,而跨步小的人多为谨慎敏感,或自信心不足。
2. 坐姿:
坐姿自然规整,说明懂基本职业礼仪,心理状态比较从容,但又用心重视谈话,这是最理想的交流状态;如果谈话是坐的是有靠背的凳子或沙发,但仍然挺直背部,说明其当时较为紧张,但如果在彼此熟悉、没有压力之后仍未靠背的人,通常自制力强、比较理性;而如果是谈话时喜欢跷二郎腿的人通常不拘小节,而喜欢(或不自觉)抖动双腿的人,如果排除身体疾病的原因,则说明其过于随意、偏向自我,不太注重他人的感受。
坐姿呈左右倾斜状的人,通常性格多有怪癖,不容易接近;而坐姿呈前后倾斜状的人,要么攻击性强、要么身体存在某些方面的疾病。
3. 手势:
身体语言中使用频率最高、最容易被解读的是手势。能完整对应表达将手势与之结合的人,多是我们日常所指能说会道的人,例如CEO和政客们,这些人擅长通过手势来引导听众的注意力,使用手势也是为了提高讲话时的生动性或者提高与听众的互动,以赢得好感和支持;频繁使用手势,但语言表达跟不上显得言辞贫乏的人多为沟通表达能力欠佳,需要借助手势或其他身体语言来补充,而如果手势的幅度不大,很可能说明其只是想用手势来强化其谈话中涉及的重要观点加以强调;而如果极少使用或从不使用手势的人,通常是两种极端,一种是极为自信或自我,因为在他/她看来,手势是多余的,他/她有着足够的自信仅借助语言就能够完整的表达出想要表达的意图;一种是极为自卑和紧张,手势完全失去价值,连两只手放在哪里都成问题,最后通常两手搓在一起放在腿上。
通过以上方法和工具,情景话题中身体语言的分析我们清楚的知道,管理对话不仅仅要听,关键还要懂得看。说得再好听没有用,要加上具体行为和成果,判定是否思行合一。高层管理需要管好人,必须先能选好人,选到合适的人,识人技能的情景对话身体识别是必要技能。
帷幄咨询是我国专注互联网品牌营销落地执行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主要服务项目有:全网营销特训营、互联网品牌营销微咨询、互联网思维培训、互联网实效性定制培训系统;助力传统企业互联网品牌转型升级,让互联网思维更加落地,促进线上业务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