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泛义上,众创空间、科技园、创意园等机构,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被纳入孵化器的范畴内。在众创空间与孵化器的对比上,众创空间主要服务于“大众创新”,重点关注创意,协助创业者将想法变成样品。而传统孵化器更加注重创业。众创空间更像是孵化器的前端,为孵化器的有效创业提供创新支撑。
2015年,互联网虽然在个别领域遭遇资本寒冬,但是基于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生态,创业的机会仍然遍地开花。而资本在回归理性之后,对于优秀的项目同样毫不吝啬,进而也继续推动着创业环境的发酵,孵化器市场因此也是处于一个持续火热的状态。2013年12月,新三板启动全国扩容,挂牌数量一路飙升。截止到2016年3月14日,新三板挂牌企业总量突破6000家,达到6026家。新三板直接对接高新初创企业,各省市有不同程度的补贴政策,做市转让比例不断提升。多元因素影响下国内兴起创业潮,也形成孵化器的巨大需求市场。
中国孵化器主要模式:
模式一:企业平台型
企业主导型孵化器是指基于企业现有先进技术资源,通过技术扶持,衬以企业庞大的产业资源为创业者提供高效便捷的创新创业服务;主导者通常为大型企业,利用其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及资源调配能力,目标是未来能为孵化器主导者带来新模式,为上游企业带来新技术。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百度、腾讯等科技型企业都已着手建立旗下孵化器,如中国电信创新孵化基地、微软创投加速器。
模式二:“天使”+“孵化”型
“天使”+“孵化”型孵化器主要是效仿美国等发达国家孵化器的成功模式:由民间资本或教育类机构,例如各大创投机构或高校主导;同时对项目的筛选倾向于具有创新科技或创新服务模式的企业,入孵后对看好的企业进行天使投资,并在毕业后的后续融资中退出实现股权溢价。如创新工场、启迪之星孵化器、洪泰创新空间、联想之星还有深圳创新谷,主要通过投资来实现孵化器的盈利。
模式三:开发空间型
办公空间类孵化器的孵化模式,是在此前孵化器初期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包装和完善,更注重服务质量和品牌效应,致力于打造创业生态圈。该模式的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基础的办公空间,并以工位计算收取低廉的租金,同时提供共享办公设备及空间。如车库咖啡、3W咖啡、科技寺等。
模式四:媒体创新型
媒体类创新型孵化器是指依托自身庞大的媒介平台,凭借其对创业环境以及科技型企业的长期跟踪报道从而积累的经验为创业者提供多种扶持帮助的孵化器。其有效地帮助创业孵化项目极大提升了项目知名度,同时提供各方面资源的对接。媒体类创新型孵化器大多行业经验丰富,无盈利压力,同时自身经营多年的媒体平台可为孵化器提供持续型的经济支持。如创业邦旗下孵化器BangCamp和36氪旗下孵化器氪空间等。
模式五:新型地产型
新型地产类孵化器诞生的时间不长,模式较为单一,目前主要靠出租办公位,并且提供共享办公设备,网络以及出租办公空间为盈利模式;主导机构一般都为大型地产商,产业地产过剩,寻求转型;如Soho3Q、优客工场等。
模式六:垂直产业型
产业技术平台模式孵化器指针对某一产业进行定向孵化,提供行业先进产业技术以及孵化基金,帮助特定领域创业者将技术落地,产业化发展;该类孵化器一般在产业垂直方面有着庞大的人脉以及行业资源,为特定行业创业者提供除资金和技术以外的多项增值服务;位于北京中关村和上海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等等多个云计算产业孵化器,广东文投创工场则专注于互联网和文化产业的项目孵化;theNode则凭借对于文化科技行业资源的整合能力,帮助创业者成长。
综合模式
孵化器发展至今,其形态已经不仅仅限于单一模式。在结合实际发展需求的情况下,孵化器往往会融合多样的服务形式以及开发更多细分业务路线,以更好的促进孵化器的发展。如位于中关村的创业公社,其以“孵化+投行+投资”的运营模式,打造的集共享式办公空间、创业互助社区、小微金融、创业公寓为一体的全新模式众创空间。为移动互联、互联网金融、智能硬件等新兴领域的创业企业,提供办公空间、创业公寓、基础运营、资源对接、咨询培训、天使投资、融资筹划等服务。
孵化器的定义
2015年中国互联网企业融资行业分布
2015年国内各省份新三板挂牌公司家数排行榜(TOP10)
中国孵化器规模及预测
2015-2016中国创业孵化器建设热力图
在孵化器建设方面,作为国内经济发展重要地区,北京、广东理所应当的领跑于国内其他省市。当前孵化器建设主要以沿海地区分布,同时向内陆城市逐渐辐射。而作为孵化器重要扶持领域—互联网领域,江省地区的孵化器建设情况也处于国内的前列水平。
2016年中国众创空间综合竞争力排行榜TOP30
2016年孵化器发展现状自我评价分布
当前大部分孵化器运营者对孵化器的运营都表达了乐观的态度,43.3%的孵化器认为自身正处于高速发展状态。而仅有一成左右的孵化器运营者认为自身正处于亏损或者面临破产倒闭的困境。
2016年孵化器创办运营资金来源类型分布
28.4%的孵化器为政府主导型,目前资金主要源于政府的扶持。当前孵化器资金来源呈现多样化,大多孵化器在企业、校园以及校园方面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支持。资金来源为混合型的孵化器占比为31.1%。
2016年孵化器吸引创业者进驻因素分布
创业项目在资金方面的支撑需求是非常重要的,近七成创业者在选择孵化器时考量主要因素为其资本资源。随后其主要考虑因素为孵化器提供的政策优惠以及人才环境,分别占比65.3%和54.5%。
2016年创业孵化器提供服务类型分布
目前场地的提供仍然为孵化器基地的主流服务,而创业培训、管理辅助以及行业信息也是当前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的主要服务。而在设备提供、财务辅助服务方面则占比较少,仅为16.3%和14.3%。
2016年创业孵化器对进驻项目考核因素分布
在针对进驻项目进行考核时,孵化器首要考察因素为项目的潜力,占比77.4%。而创新能力以及项目所在市场的潜力同样也是孵化器考量重要因素,分别占比60.2%和51.1%。
2016年创业者期望孵化器提供服务类型分布
65.5%的创业者希望孵化器为自身项目提供融资上的辅助,包括在融资策略的知道以及资本对接渠道上能有更强力的支撑。另外,在营销以及创业计划的指导上,创业者也希望孵化器能有相关的服务。
2016年中国孵化器现状剖析
部分孵化器面临倒闭危机,两极分化现象突显
经营模式是关键
项目参差成恶性循环
面对创业风潮,部分孵化器的入驻项目涵盖了互联网、医疗健康、高新技术、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但实质上孵化器内不少项目空有想法,缺乏明确盈利模式和运营规划。不少孵化器的工位还处于空窗期,入住率不超过40%。初创团队多为3~5人的小公司,许多名气不够大,位置偏远,对创业者来说吸引力并不算高,伴随着2015年下半年资本寒潮来临,有工位需求的创业团队越来越少。
同质化破坏核心竞争力
许多孵化器以租让物理空间盈利的模式,这往往让其忽略了对创业团队及其创业项目的筛选。为尽快租让办公工位以获取租金维持孵化器运转,同时也导致了许多孵化器往往会盲目引进创业团队;创业团队质量的参差不齐,优质的创业团队对于孵化器的需求并不强烈,同质化的创业服务让孵化器失去核心竞争力。
政府扶持不是万能
企业服务“名存实亡”
许多孵化器,仅仅能提供办公空间,缺乏专业创业服务咨询、培训、融资、资源对接等条件,没有提供实质服务,难以帮助创业团队真正成长起来。很多孵化器提供的服务却基本相同,大都是免费或低价场地、工商代理、项目路演、融资辅导、导师服务等。
孵化器危机化解靠自身
- 寻求好的盈利模式,让资金快速流转、股权快速变现、空间多种运维模式并存
- 加强孵化器服务能力的培养,增强自身增值能力,提供实质服务
- 寻找强有力的“靠山”,利用优质项目打动大型公司或政府,获得更多支持
整体运营良好,发展稳定
基于对行业的深耕,不少品牌知名度高、能提供提真正孵化服务、有价值的孵化器,它们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功占据市场的孵化器企业运营良好,同时不断扩大规模,从一线城市辐射。盈利模式明确团队优秀
- 主要通过提供创业服务置换股份实现盈利;
- 传统收取租金方式已不足以支撑,物理空间不再成为创业团队依赖条件;
- 依托自身资源、完善服务体系之外,快速变现保证现金流,别样空间运营模式;
- 如引入运营能力强的合作伙伴共同运营分成、部分转为联合办公空间、提供免费工位等。
依托大企业、高校背景,资源丰富
依靠企业型平台,资金与市场资源雄厚,如以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公司成立的平台为代表。依靠高校服务区,拥有着丰厚的校友资源和学校资源,形成产业链,方便对接资源。
极致服务与综合实力造就“人气”孵化器
大部分运营良好的孵化器进驻率高达90%以上,工位空置现象基本不存在。由于孵化器自身在媒体宣传、资本对接等服务上务实、极致的打造,相应也造就了孵化器本身的吸引力。在当前各孵化器的竞争当中,更多优质的孵化器在项目进驻方面往往处于一个爆满的状态,项目进驻需要一定时间的排队等待。
具有自身特色,造血增值能力强
实际上,诸多孵化器并不直接盈利,准确定位自身角色,寻求多元化收益,避免缺少差异化,同质化太过严重桎梏,找到自身特色和聚集相应资源为创业者带来切实帮助是关键,为创业者创造价值了,就会有对应的经济收益。
打造自身创业生态
部分孵化器在经历了前期对大部分企业的孵化阶段后,在自身周边也将自然形成了多家项目企业的行业丰厚资源,建立起特定行业的大数据库以及行业资深专家。而由此积累起来的资源,孵化器也将最大程度的调用起来,孵化器后期新引进的项目也将共享资源,为新项目的孵化提供最大的帮助。
孵化器仍有巨大发展潜力
纵观各个发展迅猛、规模不断扩大的孵化器,凭借自身实力屹立于市场不倒,不仅为创业者提供良好孵化条件,也在协助孵化新项目新企业过程中得到可持续获利。通过培养新项目,项目成功反哺孵化器及内部待孵项目,实现良性循环。